混凝土表层破坏处理

生物科学2023-02-03 05:20:26百科

混凝土表层破坏处理

混凝土建筑物由于设计、施工和管理运行等方面的原因,如受空蚀、磨蚀、冲刷、冻融、水化学侵蚀或机械撞击等因素作用而导致表层破坏的处理措施。

破坏现象

由于不同部位的表层与外界接触的条件不一样,因而破坏原因和现象也不同。过水面常见的破坏现象是出现麻面、骨料乃至钢筋外露、疏松脱壳和出现沟坑等;水位变化区及与水经常接触的部位常见的破坏现象是疏松脱壳或成块脱落;非过水面常见的破坏现象是裂缝和成块脱落等。

处理措施

首先是针对表层混凝土破坏的原因,采取处理措施,如破坏是因为水流边界条件不好,应主要采取改善水流边界条件的措施;破坏是因为闸门运行方式不合理,应主要采取改善运行方式的措施;破坏是由撞击引起,应采取避免撞击的措施。

对已破坏部位进行修补的主要方法如下。

(1)基面处理:根据破坏现象和修补方法的不同,可分别采用凿毛、凿槽、清除已破坏混凝土等方法。清除已破坏混凝土时,又可根据破坏程度和部位,分别选用人工凿除、人工结合风镐凿除、小型爆破结合人工凿除、钻排孔人工打楔凿除或机械切割凿除的方法。

(2)修补方法:除裂缝可采取表面涂抹或粘补、凿槽嵌补或表面喷浆等修补方法外(见水工建筑物裂缝处理),其他破坏现象的修补方法一般均需清除已破坏混凝土,再用混凝土或其他材料回填整平。修补的具体方法是:当修补面积较大,深度大于20cm时,可采用普通混凝土(包括膨胀混凝土和干硬性混凝土)、喷混凝土、压浆混凝土或真空作业混凝土回填;深度在5~20cm,可采用喷混凝土或普通混凝土回填;深度在5~10cm时,可采用普通砂浆或喷浆(素浆或挂网)填补;深度在5cm以下时,可采用预缩砂浆、干硬性砂浆、环氧砂浆或喷浆填补。当修补面积较小,深度大于10cm时,可用普通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或环氧混凝土回填;深度小于10cm时,可用预缩砂浆或环氧砂浆填补;深度在5mm左右的低凹小缺陷,也可用环氧石英膏填补。对修补面积不大并有特定要求的部位,可采用钢板衬护或其他材料镶补的方法。

本文标签: 混凝土表层破坏处理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