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kongxiang shehuizhuyizhe de chengshi shexiang
[外文]:Utopian ideal of city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时期,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针对当时社会与城市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良设想。前期有英国 T.莫尔的“乌托邦”等;后期有法国 C.傅立叶的“法朗吉”,英国R.欧文的“合作新村”等。
T.莫尔的“乌托邦”是16世纪时提出的。当时英国的封建制度正在解体,资本主义制度开始出现。城市迅速膨胀,并吞噬周围农村。城市中出现了居住拥挤、卫生条件恶化等问题。“乌托邦”(Utopie)一词源于希腊字Ou(无)和topos(地方),意思是乌有之乡,理想之国,莫尔用它来与当时的社会和城市相对照。他描述的“乌托邦”中,有54个城市,每个城市不大,彼此相距不远,以免与乡村脱离。城市居民每户有一半人在乡村工作,两年轮换一次。城内有宽达60米的街道,并建有公共食堂、公共医院、公共仓库等。C.傅立叶在世时,资本主义制度迅猛发展,城市中的各种矛盾更加突出。他提出的理想社会的基层组织单位叫“法郎吉”,由1500~2000人组成。以社会大生产替代家庭小生产。法郎吉的住房是一座很大的建筑物,其中有公共房屋,也有单独房屋。他还设计了法郎吉的规划图。R.欧文曾是英国一家大工厂的经理,他设计的“合作新村”,人数有时定为500~1500人,有时定为300~2000人。新村中间为公用厨房、食堂、学校、会议厅,四周为住宅、医院、招待所;周围辟有花园,外围是工场、饲养场、啤酒厂、面包房、田地和牧场。欧文大力宣传这种设想,呼吁政府采纳,未能成功。他变卖财产,1824年在美国印第安纳州购买了3万英亩土地,带了900人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建立了“新和谐公社”,但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不几年就失败了。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城市设想对当时城市建设并没有产生过实际的影响,但其中包含了一些与过去不同的新主张。他们从更广阔的角度,联系整个社会经济制度来看待城市,把城市建设和社会改造联系起来;主张城市规模不宜太大,尽可能接近农村,以促进城市和乡村的结合,消除原有城市的各种矛盾和弊端;重视城市居民的公共生活和集体活动,提出建立多种新型的公共建筑和设施等等。这些主张,对于后来的城市规划思想颇有影响,成为E.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思想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