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moliao
[外文]:abrasive
在磨削、研磨和抛光中起切削作用的颗粒状材料。磨料主要用于制造磨具,也可以直接用于某些研磨和抛光工作。
磨料应具有以下基本性质:
(1)较高的硬度,一般应高于被加工材料;
(2)适当的强度,在磨粒切刃还锋利时能承受切削力而不碎裂,当切刃磨钝到一定程度时能局部碎裂而露出新的锋利刃口;
(3)高温稳定性,在磨削温度下能保持其固有的硬度和强度;
(4)化学惰性,与被加工材料不易产生化学反应。这些性质与磨料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结晶形态和晶体的完整程度等有关。
磨料颗粒的粗细以粒度表示。以筛分法分级的颗粒,其粒度通常以筛分时通过的最细筛网的目数表示。如恰能通过每英寸边长有20目的筛网而通不过相邻下一号筛的颗粒,即称为20号粒度。粒度号越大,则颗粒越细。粒径小于63微米的磨料称为微粉,一般根据在水或空气中沉降的方法分级。磨料通常以众多磨粒组成的“粒群”为产品,每级粒群的粒度以其中基本颗粒的尺寸范围来表示,如粒度号 28/20的微粉,即指基本颗粒的尺寸为28~20微米。磨料粒度粗细,对被磨工件的表面质量和加工效率有很大影响。当工件的加工余量大,要求提高加工效率而不要求高的表面质量时,可选用较粗粒度;反之,应选用较细粒度。
简史
早在旧石器时代人们就已开始用砂子研磨骨制工具。中国在公元前16世纪就使用天然磨料磨制铜器和玉器。1891年,美国的E.G.艾奇逊在电炉内制出碳化硅,创制了最早的人造磨料。1897年,研制成功人造刚玉。1934年,碳化硼磨料问世。50年代前后,单晶刚玉、微晶刚玉、铬刚玉和锆刚玉等产品相继在美国出现。特别是人造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的制造成功,标志着磨料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人造磨料的出现,促进了磨削技术的发展,同时也扩大了磨料的应用范围。
种类
常用的磨料多为硬质非金属材料,有天然的和人造的两大类。(见彩图)
天然磨料直接用天然矿岩经过拣选、破碎、分级或其他加工处理后制成的磨料。有天然刚砂、天然刚玉、石榴石和天然金刚石等。表1介绍了这类磨料的特征和主要用途。天然磨料因资源受自然条件的限制,难以人为地控制,所以与人造磨料相比已退居次要地位。
人造磨料以人工方法炼制或合成的磨料。应用较广的有刚玉、碳化硅、碳化硼、人造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等。表2列出它们的主要用途。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常被称为超硬磨料或超硬材料,而刚玉、碳化硅,则称作普通磨料。此外,在某些研磨和抛光中还有用所谓“软磨料”的,如氧化铬、氧化铁和氧化铈等。刚玉和碳化硅等人造磨料因耐磨、耐腐蚀或在光、电、热等方面有不同特性,除用作磨料外,还有许多其他用途,如作高级耐火材料、电热材料、高温半导体材料和工程结构材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