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hangcheng
[外文]:Great Wall
举世闻名的最长城墙建筑、最宏伟的土木工程,也称万里长城。据记载长城始建于公元前 7世纪春秋时期的楚国。战国时期,赵、郑、魏、齐、燕等国各自筑自卫长城,秦、赵、燕三国为防御北方骚扰也修筑有长城。秦统一中国后,将北部长城连接,西起甘肃临洮(今岷县),东至辽东,长达1万余里。西汉除修葺秦长城外,又加建东、西两段长城。西段长城及亭障经甘肃敦煌,直到玉门关迤西,今新疆境内;东段经内蒙古的狼山、阴山、赤峰,东达吉林。北魏、北齐、北周、隋、辽、金、宋等朝代都修建过部分长城。明洪武元年(1368年)开始,历经200余年,大规模地修筑了大部分大城,西起甘肃嘉峪关,东到鸭绿江。据1965年前测绘资料,不计算一些段落的复线和起伏,但包括今山西、河北境内的内长城,明长城为12700余里。其中自山海关至鸭绿江的1900余里一段,已大部毁坏,而山海关至嘉峪关的万里长城则至今大多完整。
明长城途经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北、北京、天津、辽宁九省、市、自治区,随着不同的地形、山势和地貌而筑,大都建在山岭最高处。有“五里一燧、十里一墩,卅里一堡,百里一城”之说。为了防御、通讯和保护交通的需要,采用多种形式的设施,诸如关城、敌台、烽火台等等。
筑城工程因地制宜,就材筑造。在黄土高原一般用土版筑或土筑,现存临洮秦长城即用版筑。玉门关一带的汉长城用砂、砾石和红柳或芦苇层层压叠,残垣高5~6米,无土之处则垒石为墙,现存陕西旬阳楚长城即是用石块垒成。又如赤峰附近一段,石墙底宽6米,残高2米,并有显著的收分。山岩溪谷处,则杂用木、石建造。明代长城曾在一些地段用整齐的条石和特制的城砖砌成,其构造按地区特点有条石墙(内包夯土或三合土)、块石墙、砖墙(内包夯土或三合土)、夯土墙等数种。特殊地带利用山崖建雉堞或劈崖作墙,在辽东镇有山险墙、劈山墙等。八达岭等处的城墙顶面用方砖铺地,石灰砌缝,连野草也难生长。墙顶里侧,砌约1米高的砖壁;外侧筑1.6米高的垛口,每个垛口上有了望孔,下部有一个射击孔。城墙的高度,视地形起伏而定,往往利用陡坡构成城墙的一部分,高约3~8米,居庸关和八达岭一带的长城平均高约7~8米。墙厚视材料和构造有所不同,顶宽约4~6米,城墙断面一般呈梯形,下宽上窄。
城墙上每隔30~100米建有敌台(哨楼)。 敌台有实心、空心两种,平面有方有圆。空心敌台是明中叶的创造,高两层,突出城墙外,底层为拱券结构,设有了望口和炮窗;上层设了望室及雉堞。
烽火台都建于山岭最高处,相距约1.5公里。汉代称“烽燧”,明代称“烟墩”。若干烽火台设总台一座,常建于营堡附近,外有围墙,形如空心敌台。总台附近,筑有高约1.7米,长约2.6米的矮墙,纵横交叉,以阻止骑兵驰近。
关城、隘口都选在两山峡谷之间,或是河流转折处,或是平川往来必经之地。关城内置营堡,加建一道城墙,以加强纵深防卫。重要关城纵深配置营堡,多建城墙数重。著名的关城有山海关、居庸关、娘子关、雁门关、嘉峪关等,都十分坚固雄壮。(见彩图)
参考文章
- 五言长城成语辞典
- 五言长城成语接龙成语接龙
- 长城万里成语接龙成语接龙
- 高档礼品西瓜新品种――长城金凤瓜果园艺
- 高档礼品西瓜新品种――长城红冠瓜果园艺
- 筑起抗击艾滋病的万里长城(上)保健养生
- 细数万里长城二百关素材
- 为什么万里长城要设烽火台中国史
- 玉米种子长城706-普通玉米粮食作物
- 玉米种子长城29-普通玉米粮食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