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oupin jiare shusong
[外文]:pipelining of heated oil
加热油品,使其在管道输送时不凝、低粘,以降低输油的动力消耗的管道输油工艺。目前,世界上的易凝高粘油品输送一般都采用加热输送。
热油的温降加热的油品沿管道流动,其热量不断地向周围介质释放,油温不断下降。长距离输送加热的易凝高粘油品,需要沿管道设置若干加热站,补充油品沿线损失的热量,以维持适宜的输送温度。油品温降的快慢,取决于油品的重量输量(G)、油品与管外介质间的温差(Δt)、传热的总热阻(Rt)。在工程计算中常用总传热系数K表示传热的强弱,K值等于Rt的倒数。G或Rt值大则温降慢,Δt值大则温降快。对于无保温层的埋地管道,Rt主要取决于土壤的导热性、管道的直径和埋深,一般大型埋地管道的 K值范围为油品温度与管外介质的每摄氏度温差,每小时总传导的热量约为1~2.5大卡/米2。对于外包保温层的埋地、架空或水下管道,Rt主要是保温层的热阻。工程上常按下式计算油品的温降:
式中C为油品热容; D为管径;T0为管道周围介质的温度,对于埋地管道即为埋深处的地温;i为油品流过单位管长的平均摩阻;J为热功当量;iG/JKπD为考虑油品流动时的摩阻热影响,相当于周围介质温度升高的度数;TR为上一加热站出站油温,它与油品初馏点、管道热应力、防腐保温材料耐热性能等因素有关;Tz为下一加热站进站油温,它与油品凝固点、粘温特性和管道允许停输时间等因素有关;lR为两加热站之间的距离。用上式也可计算出lR,进而求出管道全线所需的加热站数,还可在管道运行时核算K值或推算进站油温Tz。
热油管道的摩擦阻力和最优运行方案油品沿管道流动时的摩擦阻力同粘度有关,在油品加热输送时,其粘度取决于油品在管道沿线的温度变化和油品的粘度特性。由于各种油品的粘温特性差别很大,没有统一的表述方程,各种计算热油管道摩擦阻力的理论公式,只适用于赖以得出的油品粘度方程。工程上常把热油管道分成若干小段,按每段的平均油温及相应的实测粘度计算摩擦阻力。
热油管道设计和运行方案的制定,属于求多个参数最优组合的数学规划问题,主要包括:
(1)根据规定的输量和油品特性,确定管径、泵站数、加热站数、输送压力和加热温度的最优组合;
(2)根据输量、油品特性和地温等条件,确定应投入运行的泵站数、泵的组合形式、加热站数和进出站油温的最优组合。这些最优化问题,可用非线性规划和动态规划等方法求解。
热油管道的保温和热补偿热的重燃料油管道由于油品的粘度大,一般都以采用较高的加热温度和外加保温层较为经济。用聚氨酯泡沫塑料保温后的总传热系数可接近甚至低于1千卡/米2·时·℃。热油管道在保温的某些具体条件下,中间加热站数比不保温时可减半或减得更少。热油管道当安装和运行时的温度差所引起的热膨胀受到限制时,会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温差愈大,应力就愈大。为了把温度应力限制在允许范围内,架空的热油管道均须设置热补偿器、导向支架和固定支墩等。埋地管道的直线段受土壤的约束,不能轴向位移。但在管道各转角处的弯管内侧可能产生显著的变形,并承受很大热胀应力,此时必须妥善处理。例如在转角处尽量采用大的曲率半径,限制加热时的升温速度,以及选择适宜的转角等。
无保温埋地热油管道的启动长距离管道建成投产时,由于管道周围的冷土壤大量吸热,油流的散热和温降很快。为防止易凝高粘油品输入长距离的冷管道后,因温降快而导致摩擦阻力过大,甚至凝结,须用热的轻油或热水预热管道。待管道周围的土壤积蓄一定的热量后,再输入热的易凝高粘油品。在输送热油的初期,管道周围土壤将继续吸热;长期运行后,逐渐形成稳定的土壤温度场。
热油管道的停输和再启动输油管道的维护和抢修都可能要求管道暂时停输。热油管道停输后油温不断下降,管内存油的粘度上升,管壁上的凝油层加厚,使管道再启动时摩擦阻力增大。对于易凝油管道,还可能在管道中形成凝油段,再启动时的压力必须足以破坏凝油中蜡的网络结构,才能使油品恢复流动。如再启动所需的压力超过管道的容许强度,就要采取分段顶挤等措施。因此,要根据管材的强度、管内油品的温降及不同温度下的粘度和屈服值(凝油中蜡的网络结构开始破坏时的剪切应力)确定管道的允许停输时间。
架空和水下管道停输后的温降要比埋地管道快得多,因此热油管道停输后难以再启动的,往往是加热站之间末端的架空或水下管段。对这些管段除了加强保温外,还须在其两端设置截断阀,并在截断阀的两侧设有接头,以便与临时增压泵相接,必要时可分段顶出凝油。在泵站或加热站上常设小排量、高压力的往复泵或螺杆泵,为发生故障时顶推管道中的冷油用。对有计划的停输,可在停输前向油品中添加降凝剂或轻质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