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资本主义人口规律

历史地理2023-03-22 01:42:58百科

前资本主义人口规律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以前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各自所特有的人口规律。反映与这 3种社会生产方式相联系的人口现象以及人口与社会经济关系的本质联系。

原始社会的人口规律

由低下的生产力和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性质所决定。在抚养人口被限制在极少量的前提下,一切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为了生存而进行极其艰苦的集体劳动,这就是原始社会劳动力使用性质和程度规律。原始社会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与采集、狩猎经济相适应的原始类型,其特征是:极高的死亡率(约为50‰)和可补偿死亡率的高出生率,极低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寿命不到20岁。原始社会的人口迁移也有特殊的规律性,部落成员需要有大片土地以维持生存和发展生产,导致人口成群地、不断地向新的具有采集和狩猎资源的地带迁移。

奴隶社会的人口规律

在奴隶社会,劳动力(奴隶)是奴隶主的财产,没有剩余的奴隶。在奴隶制下的相对过剩人口是指那些既没有奴隶和生产资料,又不齿于从事生产劳动的自由民。奴隶社会的劳动力使用的规律性表现为:绝大多数的劳动人口(奴隶)在暴力强制下劳动。奴隶社会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很低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传统类型。由于畜牧业和农业的推广,使饥饿死亡退居次位,疾病和战争成为死亡的首因。奴隶的高死亡率导致世代更替迅速,人口再生产有时甚至处于萎缩状态。奴隶社会的人口迁移是在生产力不足的条件下由相对过剩人口引起的强迫移民,这些国家或地区既要保存自己的文明,又没有剩余产品分给那些赤贫的平民。因此,迁移是唯一的出路。

封建社会的人口规律

封建社会的人口增长速度高于奴隶社会。在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小私有经济基础上的农民与奴隶不同,他们不仅关心自己的劳动成果,同时也关心劳动力的再生产。在手工劳动条件下的劳动力再生产必然趋于早育和多育。农民的高出生率成为封建社会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封建社会的死亡率较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低;死因也有所改变,如严重歉收所造成的饥荒、城市人口集中引起烈性传染病的泛滥等等。中国封建社会战乱、镇压农民起义和封建王朝的改朝换代形成周期性的人口增加和锐减,是封建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矛盾的反映。封建社会的人口迁移主要是农民。随着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增加,农民受封建主的横征暴敛或被剥夺土地,被迫逃离农村流往城市。此外,还有饥荒、传染病和战乱等引起的人口流动。

本文标签: 前资本主义人口规律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