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heifeizhou yingyu wenxue
非洲各族人民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15世纪末,葡萄牙、荷兰、英、法等国开始对非洲海岸进行骚扰和掳掠,至19世纪末占领整个大陆,非洲文化的发展几乎陷于中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兴起,非洲人民固有的文化得以复兴和发展。半个世纪以来,非洲各民族语言的文学和用欧洲语言写作的非洲文学都取得了迅猛的发展。
最早的黑非洲作家的英语文学作品是加纳(当时叫黄金海岸)约·凯瑟利-海福德 (1866~1930) 的介于特写和小说之间的《解放的埃塞俄比亚》(1911)。作者是非洲民族运动的领导人,这部作品反映了他的宗教观、政治观和教育理想。
从30年代至50年代,随着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黑非洲作家的英语诗歌在西非和南非开始出现。西非著名的诗人,在黄金海岸有阿马托(1913~1953)、戴-阿南(1909~ )、布莱(1900~ ),在尼日利亚有奥萨吉贝(1911~ )等。阿马托在30年代的一些作品反映非洲人民在殖民主义桎梏下的苦难,谴责殖民主义以及非洲傀儡国王。他的诗集有《森林和海洋之间》(1950)和《黑人的衷肠》(1954)。戴-阿南歌颂非洲的古老文化,憧憬美好的未来,有诗集《非洲的倔强的诗篇》(1946)、《非洲在说话》(1959)、《光荣的加纳》(1965)等。布莱和奥萨吉贝的诗歌都表达了40和50年代西非进步知识分子的要求和愿望。
从50年代末开始,黑非洲各国先后独立,黑非洲英语文学获得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西非的尼日利亚文学和加纳文学。尼日利亚小说家钦·阿契贝(1930~ )的第一部小说《瓦解》(1958),被誉为黑非洲英语小说中的杰作,为当代尼日利亚文学奠定了基础。他的重要作品还有《动荡》(1960)、《神箭》(1964)、《人民公仆》(1966)。尼日利亚剧作家沃·索因卡(1934~ )的剧作以幽默和讽刺获得国际声誉。主要作品有《沼泽地居民》(1958)、《雄狮和宝石》(1959)、《裘罗教士的磨难》(1960)、《孔其的收获》(1965)、《路》(1965)等。其他重要的小说家还有尼日利亚的埃克温西(1921~ )、阿卢科(1918~ )、图图奥拉(1920~ )以及加纳作家阿尔马(1938~ )等。
埃克温西是一位多产作家,著有各种题材的长、中、短篇小说和儿童读物。他尤其熟悉西非都市生活,代表作《佳伽·娜娜》(1961)描写一个妓女的生活,展现了拉各斯各阶层形形色色的人物。其他著名长篇小说有《城里人》(1954)、《烧草的季节》(1962)、《美丽的羽毛》(1963)、《依斯卡》(1968)、《在和平生活里活下来》(1976)等。
作家阿卢科是拉各斯土木工程师。他曾以尼日利亚独立前村民生活中的纠纷和独立后的社会生活为题材,写成长篇《一夫一妻》(1959)、《一人一把砍刀》(1964)、《亲戚》(1966)、《尊贵的部长》(1970)和《尊敬的陛下》(1973)等。
图图奥拉出身于贫苦的咖啡农,他模仿西非传统的说故事的形式,根据约鲁巴族民间传说和鬼怪故事,用英文写成的《棕榈酒酒鬼的故事》(1952),曾引起非议。可是作者独特而丰富的想象和运用不纯熟的英语来表达非洲传统故事的创造性尝试,使这本书在美国一版再版,并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他还著有《我在鬼林中的生活》(1954)、《勇敢的非洲女猎人》(1958)等。
在独立后开始创作的青年一代西非作家中,最为瞩目的是加纳小说家阿尔马。他的第一部小说《美好的人尚未诞生》(1968),描写一个小公务员的苦恼。小说出版后引起国内外评论界的广泛议论。他的才华获得一致的肯定,而他对独立后新社会的阴暗面的无情揭露,却遭到不少非洲评论家的批评。他的作品还有《碎片》(1970)、《为什么我们这样有福》(1972)、《二千个季节》(1973)和《医生》(1978)等小说。
尼日利亚和加纳是当代西非英语文学最发达的国家。除上述作家外,还有一些知名的作家。在尼日利亚有:埃·阿马迪(1934~ ),主要作品有以独立前尼日利亚农村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情妇》(1966)和《大池塘》(1969);奥·恩泽克伍(1928~ ),主要作品有写婚姻悲剧的长篇小说《权杖》(1961),写不同信仰的两代人之间的矛盾的长篇小说《害群之马》(1962)和刻画尼日利亚社会发展新阶段的新型妇女形象的长篇小说《蜥蜴之舞》(1965);约·穆诺内(1929~ ),主要作品有写母子冲突的长篇小说《独子》(1966),写新旧社会转变的长篇小说《奥比》(1969),以及长篇小说《奥班齐的油商》(1970)、《少女们的花环》(1973)、《幸运的舞蹈家》(1974)等;恩·恩温克沃(1936~ ),主要作品有以无忧无虑、蔑视封建习俗的青年但达为主人公的长篇小说《但达》(1963);弗·恩瓦帕(1931~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艾福璐》(1966)和《伊杜》(1970),反映当代非洲妇女的生活;奥·埃格布纳(1942~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反多妻主义之风》(1964),短篇小说集《太阳的女儿们》(1970),剧本《蚁山》(1965)。在加纳有:小说家、戏剧家和诗人艾·苏瑟兰(1924~ ),曾创办加纳实验剧院,热心儿童文学和戏剧;剧作家、小说家阿·艾杜(1942~ ),有描写两代人之间矛盾的代表作剧本《鬼的困境》(1965)和短篇小说集《这里没有甜蜜》(1970);弗·塞洛尔梅(1927~ ),有自传性的长篇小说《小径》(1966);卡·杜奥都(1937~ ),代表作是长篇小说《闲荡少年》(1967);阿·科纳杜(1932~ ),作品大多反映农村的习俗和生活,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年华如锦》(1967)、《神谕》(1968)。
位于西非的塞拉利昂,有短篇小说作家尼科尔(1924~ ) ,小说家、剧作家伊斯蒙(1930~ )和出生在冈比亚而定居于塞拉利昂的康汤(1925~ ),后者的长篇小说《非洲人》(1960)是早期非洲文学中比较著名的作品。
在当代西非英语诗歌领域中,著名的诗人有尼日利亚的加·奥卡拉 (1921~ )、克·奥基格博(1932~1967) 、约·克拉克(1935~ )和索因卡,还有加纳的科·阿翁纳尔(1935~ )、冈比亚的伦里·彼得斯(1932~ )等。 奥卡拉的代表作除诗集 《渔人的祈祷》(1978)外,尚有针砭时弊的寓言体小说《声音》(1964)。后者虽用英语写作,仍保留用民族语言伊卓语说故事的特色,被认为是当代非洲的优秀作品。诗人克拉克同时是著名剧作家,代表作有诗集《潮水中的芦苇》(1965),剧本《山羊之歌》、《假面》和《木筏》。这3 部剧本常常作为代表作同时收集、同时评论。诗人阿翁纳尔除诗歌外还著有小说《这个世界啊,我的兄弟……》(1971)。
在东非,用英语写作的文学作品出现较晚。60年代初,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创办了东非第一份文学和社会、政治性的综合性杂志《过渡》,促进了英语文学的发展。以后,乌干达的马凯雷雷大学、肯尼亚的内罗毕大学、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大学都创办了文学刊物,吸引了青年学生中的文艺爱好者。马凯雷雷大学文学刊物《笔尖》发表的短篇小说和诗歌,后编选成集在伦敦出版,书名为《来自东非》(1965),其中有些作者自此成为专业作家。当时《笔尖》的主编、肯尼亚大学生恩古吉(1938~ ),以后成为东非闻名的英语小说家,著有长篇小说《孩子别哭》(1964)、《一河之隔》(1965)、《一粒麦种》(1967)、《血的花瓣》(1977)等。马拉维的鲁巴迪里(1930~ )和肯尼亚的卡里亚拉都是当代东非著名诗人。鲁巴迪里和戴维·柯克选编的《东非诗集》(1971)收入50位诗人包括著名的利永(1938~ )、奥库利(1942~ )和普比泰克(1931~ )等的作品。利永是当代乌干达著名诗人,除诗歌外,还从事文学评论、短篇小说和故事创作。奥库利是乌干达诗人、小说家,代表作为自由诗体故事《孤儿》(1968)和小说《妓女》(1968)。普比泰克是乌干达当代文学的开拓者,1953年曾发表用卢奥语(或称阿科利语)写作的小说《要是你有一口皓齿,那就笑吧》。他用卢奥语创作并亲自译成英文发表的叙事长诗《拉文诺之歌》(1966),讽刺一味追求西方生活方式的上流社会,是当代非洲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其他用英语写作的东非著名作家还有肯尼亚女作家格·奥戈特(1930~ ),代表作为长篇小说《上帝许给的地方》(1966)和短篇小说集《没有雷声的地方》(1968);肯尼亚作家基贝拉(1940~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灵验的灰》(1968)和长篇《黑暗中的声音》(1970);马拉维作家列·卡耶拉(1940~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幽影》(1967)、《金伽拉》(1969)等;马拉维作家卡钦格维(1926~ ),著有长篇小说《不平凡的工作》(1966);索马里作家努·法拉赫(1945~ ),著有长篇小说《一根弯肋骨》(1970)、《赤裸的针》、《甜奶和酸奶》。
在当代东非青年一代作家中,肯尼亚的梅佳·姆旺吉(1948~ )被认为是很有前途的作家。70年代,他相继发表长篇小说《快点杀死我》(1973)、《喂狗的尸体》(1974)、《河道街》(1976)。《喂狗的尸体》写茅茅战士为自由和土地英勇战斗,曾获肯雅塔奖。
- 参考书目
- Eustace Palmer, An Introduction to the African Novel, N.Y.,1972.
- O. R. Dathorne, “The Black Mind” -A History of African Literature, Minneapolis, 1974.
- Donald E. Herdeck, African Authors, Washington, 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