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ongguo Fulihui Ertong Yishu Juyuan
中国儿童剧团体。前身是1947年3月宋庆龄在上海创办并于同年4月10日成立的中国福利基金会“儿童剧团”。 1957年4月10日正式命为现名。儿童剧作家任德耀曾长期担任团长、院长。
剧院坚持宋庆龄于1947年3月确定的“要给孩子们精神食粮,让他们看到未来”的办院方针,从成立到1984年第一季度的37年间,共演出大中小型剧目253个,演出场次6716场,观众达725万多人次,在儿童观众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解放前夕在上海的一些学校演出的《小马戏班》,控诉了旧社会对儿童身心的严重摧残,引起强烈反响。50~60年代演出的《枪》、《友情》、《小白兔》、《小足球队》、《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等以生动的艺术形式对少年儿童进行了革命传统教育和道德教育。任德耀的优秀儿童剧《马兰花》的编演,使剧团赢得了国际声誉,苏联、日本等国都排演了此剧。80年代初,塑造宋庆龄形象的《宋庆龄和孩子们》、描绘古代少年外交家甘罗的《甘罗十二为使臣》、根据世界名著改编的《木偶奇遇记》,以及以环形舞台为表现形式的《大森林里的小故事》等,都在小观众的心目中留下难忘的印象。
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剧院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儿童戏剧事业作了认真的探索,艺术家们从生活出发,坚持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指导下的多种创作方法,追求剧场艺术的完整性和浓郁的儿童情趣,使观众领略到一种和谐的美感。剧院除在剧场演出外,还经常组织小型多样的剧目,到农村、学校演出,辅导少年宫和学校排演戏剧,扩大儿童戏剧艺术的影响。
剧院很重视专业人员的培养工作。早在1947年,儿童剧团就招收一批贫苦儿童,举办儿童戏剧训练班,培养自己的队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通过各种方式训练专业人员,先后举办过8期学馆,培养了不少儿童剧演员、演奏员、舞美设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