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历史地理2023-03-22 00:29:18百科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毛泽东1936年12月在中国抗日红军大学的讲演。于1941年由延安八路军军政杂志社印成单行本发行。1951年10月,收入《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北京,1964年版)。

在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于共产党内王明等领导人在政治上推行“左”倾冒险主义,在战争问题上坚持唯心论和机械论,否定毛泽东提出的正确主张,使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损失。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召开遵义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意见,并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中共中央和主力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为了总结土地革命战争的经验,批判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毛泽东写了这部著作,系统地阐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这部著作共分五章:第一章,如何研究战争;第二章,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战争;第三章,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第四章,“围剿”和反“围剿”──中国内战的主要形式;第五章,战略防御。按原计划,尚有战略进攻、政治工作等章节,因为西安事变发生,未能写完。

在这部著作中,毛泽东用相当篇幅阐明了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他指出,战争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战争分为正义和非正义两类,共产党人拥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战争的目的在于消灭战争,消灭战争的方法只有一个,即用革命战争消灭反革命战争。他强调研究战争的特殊规律,并且提出了“战争指导规律”的概念。作者指出,战争情况的不同,决定着不同的战争指导规律,有时间、地域和性质的差别;研究和指导战争,必须着眼其特点和着眼其发展,反对战争问题上的机械论;必须照顾全局,处理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注意那些有关全局的重要关节;必须从战争学习战争,熟识敌我双方各方面的情况,找出其行动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于自己的行动;必须在客观物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充分发挥主观指导能力,能动地驾驭战争。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中国革命战争双方的政治、经济、军事、地理等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指出中国革命战争有四个主要特点,这些特点规定了中国红军可能发展、可能战胜敌人,但不可能很快发展、很快战胜敌人。这是中国革命战争的根本规律。中国红军的指导路线和战略战术,都必须以此为出发点。根据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和规律,毛泽东认为中国红军必须实行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必须把战略防御和战役战斗的进攻结合起来,在战略防御中实行战役战斗的进攻战,不断削弱敌人,壮大自己,逐步改变双方总的力量对比,使战略防御逐步转变为战略进攻,彻底打败敌人。为此,必须充分进行反“围剿”准备,有计划地实行诱敌深入,适时地转入战略反攻,并要正确地规定战略方向(见作战方向),进攻时反对冒险主义,防御时反对保守主义,转移时反对逃跑主义;要遵循必须打胜、必须照顾全战役计划、必须照顾下一战略阶段的初战三原则;要集中主要兵力于主要方向,承认一个拳头主义,反对分散兵力搞“两个拳头打人”;在敌人强大和红军技术薄弱的情况下,要反对固定的作战线和阵地战,承认非固定的作战线和运动战;要反对战役的持久战和战略的速决战,承认战略的持久战和战役的速决战;要反对击溃战、承认歼灭战;等等。这部著作是中国革命战争的纲领性文献,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事科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理论。它既是一部军事理论著作,又是一部哲学著作,是毛泽东运用唯物辩证法于军事领域的典范。

参考文章

  •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中国革命战争的主要特点有__知识题库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