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广播电视史

历史地理2023-03-22 00:25:25百科

世界广播电视史

广播、电视是用无线电和电子技术装备的具有多种功能的现代化的传播工具。在新闻传播领域,快速、广泛、直接是两者共同的特点。广播电视是在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上,适应世界经济、 政治、 文化发展的需要,从19世纪后半期开始研究,在20世纪上半期诞生并得到迅速发展的。

广播事业

1864年,英国J.C.麦克斯韦预言电磁场以波的形式传播。1888年,德国H.R.赫兹证实电磁波的存在。19世纪末期,意大利G.马可尼和俄国A.C.波波夫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明无线电通信技术。进入20世纪后,无线电技术的研究和实验在更广阔的范围进行,取得了长足的进展,1906年,德国的德律风根公司实验无线电话成功。1907年,美国的L.德福雷斯特在纽约进行了音乐和语言的无线电实验广播。这些先行者为广播的问世奠定了技术基础。

广播电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双方广泛使用了无线电通信和无线电话。战后,无线电工业和技术转向民用,具备了建立广播电台的物质技术条件。1920年10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私人经营的KDKA广播电台取得政府发放的营业执照,开始播音,成为美国也是世界第 1家正式广播的私营商业广播电台。1922年,英国、法国、德国、苏联开办广播。到1925年,正式开办广播的国家超过20个。此后广播事业在全世界迅速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广播电台主要集中在欧洲、美洲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独立国家纷纷出现, 广播事业在这些国家也迅速发展,在一些国家成为主要新闻媒介。到1985年,只有欧洲的圣马力诺、列支敦士登尚未设立本国的广播电台。全世界约有收音机16.5亿架,平均每3人1架。

随着广播事业的发展,广播在各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广播电台一诞生,就在信息传播方面显示了极大的优越性。列宁认为,广播使“整个俄罗斯都能听到莫斯科当天的报纸”。莫斯科广播电台试播初期,首先开办的节目是“口读报纸”和晚间播出新闻。美国KDKA广播电台开办时每天仅在晚间广播1小时,但开播后1周就及时报道了美国总统的竞选活动和选举结果。1924年10月,美国东西海岸26座广播电台同时播出了总统 J.C. 柯立芝的演讲。1926年9月,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成立,正式组成了广播网,使重大事件的报道迅速传播到美国各地。 到30年代初期, 美国的广播电台在竞争中发挥了报道迅速、传播广泛的优势,成为一支独立的新闻报道力量。随着众多的广播电台和广播网在美国出现,广播事业逐渐成为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激烈竞争的企业。它们通过提供娱乐节目、播送广告和独家新闻吸引听众,并日益趋向专业化,为特定的对象提供服务,以保证市场的稳定性。

欧洲各国和日本等国的广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基本上全部由公共广播机构独家垄断,以本国居民为服务对象,并向用户收取接收费用。它们都是各国重要的新闻传播机构。战后,部分国家的广播电视事业先后向私人资本开放,设立了以广告收入为经营目的的商业台。另一些国家,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和获得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则更为重视广播事业在教育和经济建设中动员人民的作用。

广播用于教育始于英国。英国在开办广播后的第 3年开办对学校广播节目,配合课堂教学内容播出学习参考材料,成为正规学校教育的重要辅助手段。其后开办广播的许多国家都把教育广播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发展中国家普遍重视广播在加强团结统一、发展经济、提高人民文化水平等方面的作用。尤其在对农村广播中,普遍着重传授农业生产知识、卫生保健、小工业生产经营,以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对学校广播、识字教育、培训师资等也是发展中国家广播节目的基本组成部分。

调频广播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各国开办的广播电台,主要作用长、中、短波的振幅调制方式播出。在广播电台数量急剧增长、发射功率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发生了频率拥挤、相互干扰的问题。1928~1933年,美国E.H.阿姆斯特朗发明能提供纯净音质、收听效果良好的超短波调频广播。由于传播范围小等原因, 其发展受到限制。到40年代后期和50年代前期,在广播电台众多、频率特别拥挤的欧洲和美国,调频广播开始发展。1955年,欧洲有10多个国家开办了调频广播、60年代进一步发展为立体声广播。此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各国也陆续采用。

有线广播

苏联于1921年6 月首先采用有线广播,在全国推行。1925年以后,苏联的有线广播加速发展,有线广播站和收听工具迅速增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线广播在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得到推广。到1962年,苏联的有线广播收听工具的总数仍然多于收音机。 1984 年,苏联有有线广播站3.6万个以上,有线广播收听工具9600万个。进入80年代以后,能够选择收听 3套节目的有线广播收听工具迅速增长。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蒙古等国也是有线广播普及率较高的国家。中国从1955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发展有线广播网。1985年,全国有有线广播接收工具8271万个。

国际广播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一些发达国家陆续开办以外国听众为对象的广播节目。1929年,苏联开办德语、法语、英语国际广播节目。1932年底,英国开始对海外领地广播,1938年开办第1种外语广播(阿拉伯语节目)。1933年4月,德国开始用短波定向定时向北美广播德语和英语节目。日本于1935年开始对国外广播。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的国际广播展开了激烈的广播宣传战。到1942年底,纳粹德国在它的占领区设立了23座广播电台,每天使用53种语言播出新闻节目 279次。1944年,日本每天使用24种语言对国外广播35小时35分,并在它占领的地区内建立了庞大的军国主义广播宣传网。在反法西斯各国中,英国从1941年起通过广播在欧洲发起争取胜利运动。1942年,美国创办美国之音广播电台,使用欧洲、亚洲通行的各种语言,向敌国及其占领区、盟国和后方居民广播。战后,各国的国际广播电台使用的语言、播音时数、对象地区,随国际形势的变化有所调整,但普遍趋势是加强,尤其是广播发射机的单机最大功率从 50~ 100千瓦增强到500~1000千瓦。同时有更多的国家开办了国际广播,80年代中期,开办国际广播的已有 78 个国家。规模最大的是苏联和美国,其次是英国、联邦德国和中国。印度、埃及、古巴等国的国际广播在各该地区也有相当大的影响。

电视事业

19世纪末期,少数先驱者设想并开始研究设计传送图像的技术。1884年,德国P.G.尼普科夫发明机械圆盘扫描方式 (通称尼普科夫圆盘)。20 世纪初,进入电子方式电视广播的研制阶段。20年代末期,英美等国开始进行电视应用实验。1927年,美国的全电子式电视通过有线网络把图像和声音从华盛顿传到纽约。次年英国用机械和电子混合方式进行无线播出实验,传出了静止图像。1930实现了声像同时播出。1933年,美国的V.K.兹沃雷金发明了具备光电转换和电子扫描双重功能的摄像管,把电视广播向实际应用又推进了一步。同一时期德国、 法国、 苏联、日本等都进行了实验研究。1936年11月,英国正式开办电视广播,其图像在当时各国进行的实验中具有最高的清晰度。1939 年初, 美国、苏联开始进行电视实验广播。1941年,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确定美国的电视技术标准为每秒 525行, 30帧。同年7月1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正式批准建立美国第1 座电视台──全国广播公司的纽约WNBT电视台。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开办电视的国家还有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战争期间这些国家的电视台或完全停播,或处于停滞状态。战后,上述各国的电视广播陆续恢复。50年代末期,发达国家几乎全部有了电视台,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开办电视的国家也在20个以上,全世界开办电视的达50个国家。70年代,大多数国家建立了电视台。1987年,开办电视的国家有141个,其中136个可播出彩色电视。全世界有电视接收机 6.4亿架,平均每7.7人1架。

电视问世初期,节目主要在演播室和事件现场直接播出。 新闻性节目大量采用影片拍摄, 其传递、洗印、编制过程同新闻的时效要求距离很大。60年代初期,所用影片从35毫米改进为16毫米,并且能做到声像同时收录,但电视新闻的基本状况没有改变。后来录像机开始用于电视,70年代制成电子新闻采录机 (ENG),提高了电视新闻的时效,使电视真正发挥了声像兼备、传播迅速的现代化新闻报道工具的作用。

彩色电视

1954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采用NTSC制式首次播出彩色电视节目。日本、加拿大分别在1957、1966年采用同一制式播出。60年代前期,法国、联邦德国相继研制成功SECAM制、PAL制两种新的彩色电视制式(见电视标准)。为便于转播和交换节目,各国曾多次讨论统一彩色电视制式问题,未能达成协议。国际上形成了 3种彩色电视制式同时并存的局面。1987年,播出彩色电视的共有136个国家,采用PAL制的68个,SECAM制的39个,NTSC制的33个,其中有4国采用 2种制式。

通信广播卫星

1962年7月,美国发射“电星 1号”卫星,进行了横跨大西洋的电视节目传送实验。1963年11月,“接力”卫星从美国向日本传送了美国总统J.F.肯尼迪遇刺的电视新闻。但这 2颗卫星均为移动式卫星,每次只能传送10分钟的节目。1964年8月,美国发射同步卫星“辛柯姆3号”。1965年4月,国际卫星通信组织的第1颗商用通信卫星“ 国际卫星 1号”启用,使世界正式进入了卫星通信时代,国际间电视节目的传送和转播成为该组织的经常性业务。各国际广播电视组织设立的电视节目交换网,开始每天通过卫星进行一次或多次的新闻交换。各国电视台经常利用卫星传送和转播节目,大大加快了新闻的传递速度,扩大了电视的传播范围。一些重大新闻事件和体育比赛的实况转播,在几大洲几十个国家的电视观众经常达到几亿人以至十几亿人。

电缆电视

20世纪40年代末期首先出现在美国。初期,它通过架设在高处的天线接收距离较远的电视台发射的信号,用有线方式传至各个用户,改善了电视接收效果。 60年代开始向中小城市发展, 成为电缆电视网,并开始增加自己编排的节目。70年代中期,美国供电缆电视网接收的节目改用卫星传送以后,电缆电视用户迅速增加。1985年11月,有用户3987.7万,占拥有电视接收机家庭的46.2%。有电缆电视网6844个(1985.4),其中2500个提供电视节目30套以上。50年代后期,加拿大开始发展电缆电视,1984年8月,76%有电视接收机的家庭已经成为电缆电视用户。西欧国家开始普及电缆电视,发展最快的如比利时,占拥有电视接收机家庭的80%以上。同时期,美国和西欧向电缆电视网提供节目的企业迅速增加。美国1972年创办的家庭影院公司以播出电影为主,不播广告,是有代表性的节目供应者。1985年12月,其用户达到1460万。与此同时向电缆电视网提供的节目很快增加到45套(1985),包括电影、 体育、 音乐、宗教、新闻以及对儿童、少数民族广播等10多种。英国、联邦德国、法国、卢森堡、瑞士等国先后开办了通过卫星向西欧电缆电视网提供节目的电视台,其中有对西欧各国广播的“空中电视台”、“超级电视台”,联邦德国、瑞士、奥地利合办的“三星电视台”(德语),卢森堡广播公司的“卢森堡电视新台”,法国的“电视5台”,加上以本国为主要对象的有15家以上,它们以用户缴纳的接收费用或以广告收入进行经营。

图文电视

1972年10月,英国首先研制成功。它利用电视广播扫描间隙传送文字、图形资料,观众使用附加设备通过电视接收机接收。1976年,将已有的 2种制式综合为“英国图文电视制式”,成为西欧各国普遍采用的标准制式。1985年,欧洲有15个国家开办图文电视,一般均与普通电视同时播出,提供资料数量200~600页不等。内容包括新闻、体育消息、天气预报、股市行情、旅游服务、商品消息等多种项目,观众可选择收看。亚洲的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也已开办此项业务。

国际电视广播

1984年11月,美国开办了对外电视宣传机构“世界电视网”,定时对外播出节目。1985年4月起每天向欧洲提供2小时新闻和娱乐节目。1986年10月起,增加对拉丁美洲的传送,每天提供西班牙语、葡萄牙语节目各 1小时,并准备开办向亚洲、非洲提供的节目。以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为主的“国际卫星组织”,也向该组织的成员国传送苏联和其他成员国家制作的电视节目。前述“超级电视台”、“三星电视台”、“电视 5台”等均具有国际性电视广播的性质。

广播电视经营管理体制

由于世界各国社会制度、历史条件、政治体制等的差别,广播和电视从诞生之日起就形成不同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

苏联是以国家投资、政府经营为特征的国家主导型体制。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是苏联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的群众性宣传鼓动工具。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建设是国家经济文化建设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1925年2 月13日,俄共(布)中央委员会通过一项有关广播的特别决议,提出广播是群众性的宣传鼓动新武器,确定由俄共(布)中央委员会宣传鼓动部负责领导广播宣传工作,并为广播制作节目。以后,苏联曾多次改变广播电视的组织形式和隶属关系,但其基本性质始终如一。除苏联以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获得独立的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这一类型。

公共事业型以英国广播公司为代表。它创办初期由私营企业联合经营。1927年1月1日起,按照克劳福德广播调查委员会提出的研究报告的建议,改组为公共事业机构。此后,英国广播公司成为根据英王特许设立的法人,用广播电视用户缴纳的收听收看费经营的独立的公共事业机构。多数西欧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采用这种体制。

美国的广播电台、电视台主要是以私人企业方式经营的商业性机构,以赢利为目的, 用广告收入进行经营。后来适应社会需要,广播电台联结成网,进而成为全国性的大型企业。少数大广播公司通过直接经营和签订合同方式,控制着遍及全国的广播电台、电视台。除美国外,拉丁美洲国家多为这种类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广播电视得到普及和巨大发展的同时,一些国家的广播电视体制从单一形态向多种形态转变。原来只有公共事业机构的国家,如英国、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等西欧国家和日本,发展了私营商业广播电台、电视台。美国则开办了大批非商业的教育广播电台、电视台、并且在70年代中期联合组成公共广播电视机构。

广播电视事业仍在继续发展。通信和广播卫星、电缆电视、图文电视等新型传播媒介,在发达国家逐步普及。立体声和多伴音电视、卫星直播高清晰度电视初露端倪。广播电视正在从传播一般性新闻报道和娱乐节目,向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深入,向更多的品种和专门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书目
  1. B.Paulu,The Television ɑnd Rɑdio of United Kingdom,Macmillan Press,London,1981.
  2. 日本广播协会:《世界のぅジ才とテレビツヨン》,日本广播出版协会,1981、1984、1986。
本文标签: 世界广播电视史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