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湖越窑遗址

历史地理2023-03-21 22:29:07百科

上林湖越窑遗址

东汉至宋代的青瓷窑址。系越窑青瓷的代表性窑址。在浙江省慈溪县上林湖一带。因此地古代属越州,故名越窑。越窑创烧于东汉,盛于唐、五代,北宋中期以后开始衰落,到南宋仍有烧制。1935 年陈万里作过调查。1958年和1981年两次文物普查中,文物部门对上林湖越窑遗址又作了全面调查。窑址分布在沿湖的横塘山、桃园山、周家岙、鳖裙山、小姑岭、木杓湾、吴石岭、黄鳝山、黄婆岙、马溪滩、施家、吴家溪、皮刀山、茭白湾等地区。共发现窑址 100余处。遗址文化堆积丰富,是越窑青瓷的发源地和主要产区,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汉至隋代为越窑发展的初期阶段。东汉时常见器物有罍、罐、壶、洗、钵、碗等。釉色青灰、青绿或褐色。魏晋至隋常见器物有碗、罐、壶、鸡首壶、砚、水盂等。器形比较高大。多数胎壁致密,呈灰色,通体施青釉,少数呈土黄色,外体施青黄釉或黄釉。当时碗、盘等采用叠烧法,器底要承受一定的压力,所以胎骨较厚,烧瓷都用龙窑,装坯用的窑具有双足座、筒形和喇叭形垫具及三足支钉、盂形锯齿口间隔具等。

唐代制瓷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原料加工和制作都很精细,开始使用匣钵。烧成的器物釉色均匀,色泽滋润,多青黄色,产品种类丰富,造型优美。器形有碗、瓶、盒、水盂、熏炉、钵、执壶、罐等。多数器物作成花叶、瓜果的形状。1977年,上林湖吴家溪出土一件凌倜“墓志罐”,腹部刻着“光启三年(887)岁在丁未二月五日殡于当保贡窑之北山”等语。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的秘色瓷,与上林湖遗址发现的瓷片器形质地相同,可见早在唐代晚期已经在上林湖设官监窑烧造作为“贡品”的秘色瓷。

五代吴越时期,吴越国钱氏在上林湖等地设立官窑,派官监制,烧造专供吴越小朝廷使用和向中原进贡的秘色瓷,秘色瓷的生产形成高峰。1981年在后施岙窑址中发现一件瓷碗的残片,外底心刻“官样” 2字,当是官窑的实物。这一时期的瓷器,质地细腻,胎壁薄,表面光滑,呈半透明状,器形规整,给人以轻巧之感。装饰花纹盛行,采用刻、划、镂、堆塑等多种手法,题材广泛,有珍禽异兽、鱼、龟、花草和人物等。有一部分产品,采用釉下彩绘,并用金、银、铜镶边。

到了北宋,宋太宗派官监理越州窑务,上林湖青瓷还继续生产,瓷器制作精细。北宋中期以后,品种减少,装饰简朴,制作逐渐粗糙。

上林湖越窑遗址大部分保存完好。慈溪市人民政府已于1987年7月建立了上林湖越窑遗址保管所。

图

参考文章

  • 上林湖越窑遗址的简单介绍建筑与名胜
本文标签: 上林湖越窑遗址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